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源复材"中国股票配资门户网站,股票代码:002529)成立于2003年7月7日,是一家中外合资上市企业,前身可追溯至1988年。公司于201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制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总部位于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开发区,注册资本2.6亿人民币,法人代表为甘胜泉。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三大板块:
·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如汽车部件)
·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包括墙体材料成型装备、耐火材料成型装备等)
·光伏新能源(电池及组件)
旗下拥有海源智能、海源新材料、赛维电源等企业,曾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以液压成型技术起家,1994年开始进行横向创新,逐步发展成为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科技型综合供应商。
▎ST海源现状
公司目前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主要原因是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亿至1.6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更为严重,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触发了"最近一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的退市风险警示条件。
▎成功史
海源复材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转折点:
1.技术奠基期(1988-2010):公司起源于1988年,1994年开始以液压成型技术进行横向创新,奠定了在复合材料成型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2.上市扩张期(2010-2020):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业务规模扩大。
3.赛维电力入主(2020):2020年,原控股股东海诚投资及持股5%以上股东李明阳等与江西赛维电力集团(曾用名:江西嘉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甘胜泉(70后企业家,曾接盘赛维LDK资产)"火线"接管*ST海源,确立了"复合材料制品+光伏+机械装备"三主业并驱的发展战略,成功带领这家濒临退市的公司脱星摘帽。
4.光伏跨界转型:甘胜泉入主后,公司向光伏领域积极转型,参与了多个大型光伏项目,如2025年扬州经开区绿色低碳新能源重特大综合项目(拟投资300亿元,围绕光伏电池和组件工厂、研究中心、销售总部及光伏电站等)。
▎市场分析
1.行业地位: 海源复材在光伏行业名不经传,但在复合材料成型装备领域是领军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控股股东江西赛维电力集团及操盘人甘胜泉在光伏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
2.市场策略: 公司倡导"科技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横跨复合材料、机械装备和光伏三大领域。近年来重点向光伏新能源领域倾斜,参与大型光伏项目以扩大市场份额。
3.重大项目: 2020年12月宣布拟在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投建10GW高效光伏电池、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拟总投资105亿元。2025年参与扬州经开区300亿新能源项目,与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南证券等机构合作。
4.市场争议: 公司多次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如百亿级光伏项目),但实际落地情况不佳,被媒体质疑"百亿级扩产成烟雾弹"。扩产计划频频流产引发行业质疑,市场对其执行力与战略真实性产生怀疑。
▎财务分析(近三年)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公司近年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1.亏损持续扩大:
2024年净利润亏损1.3亿至1.69亿元。
2023年净利润情况未公开具体数字,但显示"亏损扩大"。
2022年净利润已为负。
2.诉讼风险高企: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金额合计约7347.68万元。
新增重大诉讼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尚未开庭。
按照2022-2023年的净利润情况,逾7300万元的诉讼案件将对业绩构成沉重负担。
3.股权质押风险:
赛维电力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47,175,000股,占其所持股份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18.14%。
对应融资余额为36,009.7万元。
4.关联交易与财务资助:
公司接受新余金紫欣等关联方的财务资助。
2025年与成立不到1个月的金紫欣及关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同金额约6457.49万元。
▎经营分析
1.战略失误:
过度扩张与落地能力不足:频繁宣布巨额投资计划(如105亿元高邮项目、300亿元扬州项目)但实际落地率低,被质疑为"烟雾弹"。
跨界光伏的挑战:作为复合材料起家的企业,跨界光伏领域面临激烈竞争,未能建立核心竞争力。
2.公司治理问题:
控制权频繁变更:2020年赛维电力入主,2025年新余金紫欣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通过股权转让成为新实际控制人,管理层不稳定。
关联交易问题:与前实控人关联方的交易及减持行为引发质疑,如李明阳在利好消息后高位减持。
信息披露问题:深交所曾就控制权变更事项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的具体情况。
3.运营管理问题:
诉讼纠纷不断:涉及多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控股股东江西赛维电力集团有被执行人记录。
资金链紧张:大股东全部股权质押,公司接受关联方财务资助,显示资金压力大。
4.风险管控缺失:
对行业周期判断不准,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仍大规模扩张。
未能有效管理法律风险,导致多起大额诉讼。
▎总结与展望
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复合材料装备领军企业到陷入退市风险警示的困境,反映出公司在战略转型、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严重问题。虽然通过跨界光伏和频繁资本运作一度脱星摘帽,但缺乏可持续的经营能力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最终导致业绩持续恶化。
未来公司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实质性改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避免退市;二是如何处理好控制权变更后的战略连贯性问题。新股东金紫欣的入主能否带来转机尚待观察,但短时间内频繁的资本运作反而增加了公司的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股票配资门户网站,需要密切关注其光伏项目的实际落地情况、诉讼进展以及真正的盈利能力改善迹象。
港陆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